故事

2015.09.08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非營利性活動中如何合理使用他人著作?

以現今活潑多元的工商社會,於各式各樣的活動中利用他人著作的情形,可說非常普遍,而最常見被利用的著作種類大致上有音樂、錄音與視聽著作,如歌手之演唱、舞蹈中之音樂、播放之電影片等。另就主辦單位舉辦活動之目的,又大抵可區分為具有營利目的與非營利目的之活動,考量到非營利活動舉辦目的所具有社會公益之意義,因而我國著作權法特於第55條規定:「非以營利為目的,未對觀眾或聽眾直接或間接收取任何費用,且未對表演人支付報酬者,得於活動中公開口述、公開播送、公開上映或公開演出他人已公開發表之著作。」作為調和著作權人與社會公益需求之權衡機制,亦即符合該等要件者,利用人即得主張合理使用著作,無庸得到著作財產權人之授權或同意....

閱讀更多
2016.03.10 星格音樂流型學院

最專業的歌唱技巧32法

1.歌唱的姿勢很重要。要站直,要平均站在兩腿的支持力量上。頭的位置比身體的位置更重要。有人唱高音時把頭抬起來,似乎唱上去省些勁,事實並非如此。頭抬起來高音緊了。喉嚨也會發緊,不松。正確的是:頭應稍低,但別太低。 頭部有很多共鳴,聲音在頭部產生共鳴,聲音就大。頭的動作要與旋律相反,越高頭略低,聲音好象下到胸腔裡去。 2.歌唱時,儘量避免用那些與唱無關的肌肉。控制呼吸用橫隔膜時儘量不牽扯到其它肌肉,不要象搬東西那樣使勁,那樣會將所有的腔體關閉起來,把聲音也關緊了。唱的時候不要緊張,自然的唱,肩部要放鬆,不要有小動作,唱時只用橫隔膜....

閱讀更多
2020.01.28 lavie藝術家

街頭走向多元創作的風格視覺語言

誕生於20世紀後期的塗鴉,是小人物向大世界對抗的無聲宣言,一個個簽名與圖像,像是在公共空間宣告自己的訴求與存在。現今的塗鴉,轉身成為時尚精品、藝術與年輕潮流接軌的推手,以強烈視覺發聲的塗鴉客們,在批判、衝撞的精神中找到新的詮釋方法,重新撼動這個世界。不論你是否關注塗鴉文化,一定都聽過Banksy的鼎鼎大名。這位至今身分未明的英國塗鴉客,其作品在蘇富比拍賣會以天價出售,還被英國泰特現代藝術館(Tate Modern)永久收藏,甚至登上美國《時代》雜誌封面。很難想像,過去被視為反抗主流的塗鴉客,如今已是影響甚至引領主流的關鍵人物。Banksy並非塗鴉界走紅的第一人或唯一一人,英年早逝的美國塗鴉客Keith Haring,畫風以粗線條和童趣符號著名,甚至對普普藝術有著深遠影響;70年代的傳奇塗鴉藝術家Futura則和Supreme、The North Face、Nike、Levi's、VANS等各大品牌聯名,引領街頭時尚的發展....

閱讀更多
2019.08.13 親子天下

音樂節應有盡有

葛蘭達現身的 LollaPalooza 音樂節,四天湧入40萬人,還有針對小孩子的 Kidzapalooza 提供適合小小孩的活動,無論什麼年齡的家庭成員,都可悠遊其中。《芝加哥論壇報》記者在現場,發現不少跨世代的闔家觀眾,並跟讀者分享了親子同樂的收穫。他們共同的心得,是鼓勵爸媽趁著各種活動興盛的暑假,帶著孩子參加原來看起來根本不像親子都有興趣、不會想要一起去的活動。首先,父母去聽孩子愛的演唱會,可以趁機多了解孩子。過去的父母常埋怨,不懂孩子聽的吵雜音樂有什麼好聽的。現在的青少年,常常戴著耳機,父母連了解他們在聽什麼、批評的機會都沒有。一起走一趟音樂節,看看孩子對不同表演、歌曲的反應,「至少以後看到她在車子裡扭動,或調動我的汽車音響時,我會知道她在聽的是什麼,」一位現場的爸爸艾伯特特別帶著17歲的女兒艾莉莎從多倫多到芝加哥參加盛會....

閱讀更多
2018.04.12 樂手巢

複弦吉他與曼陀林的原型-魯特琴

樂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人類文化之一,透過音樂能表達許多難以用文字或以口說出的情感,其中樂器又是創造音樂必要的工具。中世紀詩人拿著魯特琴或曼陀林,借音符記下愛情的淒美,歌頌王者的光輝,哽咽戰爭的壯烈;一樣都是複弦樂器,差不多的基本演奏技巧,它們之間有什麼樣的淵源?魯特琴可能源自中東地區。類似魯特琴的樂器對古埃及人和美索不達米亞的居民來說幾乎眾所周知,西元八世紀西班牙曾一度被阿拉伯穆斯林占領,此樂器便由穆斯林和拜占庭音樂家經從西西里島帶到歐洲。中世紀,浪跡各地的音樂家帶著魯特琴環遊歐洲,於是十三、十四世紀早期的英法文獻都曾提起魯特琴和其演奏者。儘管如此,仍無從確知當時魯特琴的模樣 ....

閱讀更多
2009 台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

從愛迪生的留聲機開始..

於1910年,留聲機與唱片傳入台灣,至今也將近百年,並在台灣音樂史上寫下一段精彩的歷史。當時日本蓄音器商會株式會社在台成立,販售留聲機和西洋、日本等地的唱片,並於1914年發行第一批台灣唱片,其品牌取名為飛鷹(Nipponphone),錄製北管、歌仔戲等台灣音樂。之後隨著唱片需求量的增加,日本許多唱片公司陸續來台發展,為日後台灣唱片盛行時代奠定基礎。1926年,金鳥唱片在台發行,其材料為厚紙板塗上蟲膠,以較便宜的價格在台販售(標榜便宜耐摔、還能當扇子使用)。同時,當時的台灣日蓄特約業務柏野正次郎,將飛鷹唱片重刻,改名為「東洋駱駝唱片」、降低售價與金鳥唱片搶攻台灣市場,並聘請台灣當時的酒樓藝旦和子弟班樂師錄製唱片,在台灣掀起另一波熱潮....

閱讀更多
1 2